波兰新闻

评论员看十四五④|改革“一子落”带动发展“满盘活”

川观新闻评论员  余姝满

最近,四川“十四五”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成就公布。一组成绩亮眼,四川有23项改革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推广、55项案例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,数量均居全国前列,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五年入选年度改革特别案例的省份。

改革是解题、破题的关键。在四川,有两则关于改革的故事,屡屡被提及。

先看一则——川渝高竹新区“成长记”。从筹备到设立、从规划到实践,川渝高竹新区肩负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任。五年来,川渝两省市在政策同向、资源共用、市场共建、利益共享等方面,都取得积极成效,印证了打破隐形壁垒,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、高效配置,区域协同发展会释放更多蓬勃活力。

再看一则——在攀枝花,“共富”是热门话题。这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,新时期担当新使命,聚焦缩小区域发展差距、城乡发展差距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,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,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探路破题。去年,攀枝花市经济增速达到6.3%、高于全省0.6个百分点,全市地区差距、城乡差距、收入差距明显缩小,一大批真实鲜活的共富种子,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。

两则故事不同,但都蕴含着改革的广度、深度、力度。“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省级新区”“全国首个在市级层面探索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创新实践,“首个”意味着没有现成答案可参考,必须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一个个发展的“镜头”,让我们看到协同的精度、民生的温度、创新的高度,传递出四川勇于改革、敢于突破、善于攻坚的魄力。

五年来,四川改革味更浓、成色更足。从聚力攻坚全局性、系统性的重大改革,集成推进牵引性、深层次的特色改革,到靶向瞄准优服务、惠民生的小切口改革,深入推进强党建、聚合力的赋能式改革,改革“一子落”带动发展棋局“满盘活”,突破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,破解了一批发展难题,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,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十四五”期间,四川积极探索、谋划推进了一系列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。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、宜宾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、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……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,有着自身独有的困难挑战、矛盾问题,这些具有“蜀风川味”的改革举措,从实际出发,因地制宜推进改革,点燃四川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。

改革不是“高高挂起”的,而是事关你我的切身感受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,四川创新开展“三朵云”改革,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多便捷;在教育改革上,“四川云教”远程教育联盟覆盖各类学校2400余所……改革直面民生所急、民心所向、民意所盼,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满满当当的改革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,一直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让改革味更浓、成色更足,要向顽瘴痼疾开刀、向“无人区”挺进、向关键处攻坚。四川的过去,是在改革中不断奋进的;四川的未来,也必须在改革中奋力前行。

【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联系电话028-8696827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