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兰新闻

川观评论|“不满意”改成“满意”,这样的问卷调查有何意义?

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

“不满意”要改成“满意”,这样的问卷调查还有必要填写吗?近日,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被曝教师强制学生在《校园餐满意度问卷》中勾选“满意”或“非常满意”。若学生填写“一般”或“不满意”,则需用橡皮擦修改答案。面对媒体曝光的视频,铁西区教育局初步回应称此为“学校个人行为”,且与教育局下发的原始问卷格式不符。

校园餐满意度调查问卷本应是学校倾听学生需求、改进餐饮服务的渠道。可结果呢,我们却听到了视频中疑似学生的话:“老师说不满意那你别吃”。当学生们手头的铅笔和橡皮擦被“绑架”,当调查成了走过场,当问卷异化为权力规训的工具,这样的“满意率保卫战”荒诞、可笑,是用教育者的权威绑架未成年人的独立判断。

真实、真诚、诚信本就是教育的一环,校方竟直白地在学生面前践踏教育纯粹性,把功利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,这样病态的价值观输出,严重透支了学校与教育系统的公信力,更影响了青少年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养成。教育需要的从来不是精心编排的“满意”,而是直面问题的勇气,和改进问题的担当。唯有让评价回归真诚,才能让校园真正滋养真实与成长的土壤。

这一次问卷事件也给了我们更多思考:做好满意度调查,机械式的勾选真的是最好的方法吗?它或许是最高效的,但绝不是最佳的。不妨把这一次问卷闹剧当成是教育评价体系深度改革的一次契机。真正的满意度调查,不该是单向的勾选打分,而应该是双向的对话机制,它或许会花些时间,但却能够更好回归“学生视角”,更丰富的对话比抽象的“满意”“不满意”更能获取有效的信息。

【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联系电话028-8696827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