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兰新闻

川观评论|骑手“屏蔽”一小步 平台治理一大步

川观新闻评论员 张立峰

当外卖骑手的手指在屏幕上勾选“不再为该顾客送餐”时,这个看似微小的动作,引发网友热议。近日美团在晋江、绍兴等7个城市试点上线了骑手评价用户和骑手屏蔽用户功能,如果遇到辱骂、恐吓和威胁,美团骑手可以屏蔽这些用户,一年内都不会再接到该用户的订单。这既可以看作是平台治理的技术微调,也是对长期以来算法主导下单向评价体系的首次结构性纠偏。

“送慢了给差评”“不帮忙取快递就给差评”“没帮扔垃圾就给差评”......在以往的平台规则设计中,骑手处于评价体系的末端,成为被评分者、被监督者、被算法驱策的“数字陀螺”。顾客的一个差评可能让骑手多日奔波付诸东流,而骑手面对无理要求甚至人格侮辱时,却只能默默承受。这种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称,暴露出平台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制度性缺陷。

美团试点骑手屏蔽用户功能,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打破单向评价壁垒的尝试,标志着平台对骑手在数字劳动关系中权益的正视,也折射出行业治理需跨越的深层障碍,平台经济需要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。

过去,平台通过将服务关系简化为数字评分,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,却也付出了人性化缺失的代价。如今,通过赋予骑手有限的“否决权”,为破解平台经济的“权利困境”提供了可行路径。它既不否定顾客评价权的基本价值,又为骑手建立了必要的防护机制,平台正在重构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数字生态。

当然,屏蔽功能只是起点而非终点。如何防止权利滥用、如何界定屏蔽标准、如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,都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。但这一小步已经证明,技术可以向善,算法可以温暖,数字社会可以既高效又人性。

【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联系电话028-86968276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