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兰新闻

当“携宠旅游”写入官方文件,须知宠物友好的前提得是文明养宠

解放日报 简工博

“宠物友好”正从业界尝试写进官方文件。

据媒体报道,近日一省发布了促进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,其中提出“开展宠物友好型旅游试点,满足‘人宠共游’合理需求”。

事实上,这份官方文件发布之前,许多地方已对“宠物友好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。浙江部分城市民宿转型“宠物友好”,不仅推出携宠游主题房型,还专门设计针对宠物的菜单和主题活动,近期金华轨道交通还开通“爱宠专列”。上海不仅在西岸、前滩等街区推行“宠物友好”,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展还特别开辟数场“奇喵夜”活动,开放部分观众携宠物猫打卡观展。从社会尝试到写进官方文件,反映出社会对陪伴性动物态度的积极转变和相关消费需求的增长,也体现了城市治理理念的包容性升级。

但必须看到,打造“宠物友好”环境、鼓励“人宠共游”业态,并不意味着宠物和人完全拥有相同的权利,短时间内宠物主人与一般游客之间的矛盾还可能加剧,“宠物友好”推行过程依然面对各方现实考验。

首先就是平衡不同群体的合法权益。此前一些“宠物友好”场所因宠物不牵绳,尾随、追逐甚至扑向其他人等问题已屡次引起争执。宠物在主人眼中是聪明懂事的家人,但在不养宠物的人眼中依然是受控程度未知、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物,部分人还对动物存在生理性恐惧。当“宠物友好”范围逐渐扩大,如何在携宠出行时确保不干扰其他人,避免引起冲突,需要持续关注和精细化管理。

更为重要的是公共场所的安全和卫生需要得到有效保障。无论宠物主人如何认为自家宠物“乖巧懂事”,但宠物毕竟不是人,其生理构造、受控程度都与人不同,不可能完全当作人来对待。过去一些纠纷中,宠物主人往往认为自家宠物追逐、扑咬陌生人是因为“喜欢你”“要跟你玩”,但这一过程即便宠物主人自己都难避免被抓挠、咬伤的情况,更何况还有少数宠物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防疫保护,的确容易对他人带来威胁和伤害。过去一些宠物友好场所也曾发生宠物主人让宠物使用餐厅餐具、共用游泳池等情况,引发不养宠物的消费者不满。

此外,鼓励“宠物友好”也绝非一拥而上、过度商业化。并非所有景区、酒店和公共场所都适合推行“宠物友好”,需根据现实条件审慎评估。一些自然条件较为危险、空间范围较为狭窄的区域携宠出行,不仅干扰其他人活动,也会对宠物造成伤害。

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如今的宠物早已不限于猫和狗,山羊、羊驼、蛇、蜥蜴等都有其拥趸。数据统计显示,我国已有超1700万人在饲养非传统宠物类的“异宠”。这些种类繁多的“异宠”,面临的问题比传统宠物猫、狗更复杂。

当不少宠物主人为“宠物友好”写入官方文件而欢呼时,更应意识到宠物友好的前提是文明养宠。事实上,文明养宠不仅是道德要求,更是法律义务。《民法典》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明确规定,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,尊重社会公德,不得妨碍他人生活。《动物防疫法》等多部法律也对宠物主人的法律义务进行了规定。包括上海在内,全国多省市已陆续出台宠物管理的地方立法,明确规定宠物出现在公共场合需要有管束工具和相应清洁措施等。

而对于景区、宾馆、交通工具等相关场所负责方而言,“宠物友好”也绝不能只视为一门生意,而是应该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、督促宠物主人履行自己的义务,推动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。例如一些已经尝试人宠共游的景区,在公共场所配备宠物饮水装置、拾便袋、粪便收集装置等,并定期安排人消杀。此前上海博物馆首创携宠观展时,特邀有资质的外科医生驻场并与经验丰富的专业宠物医疗机构合作。对于政府部门而言,尊重市场创新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,除了把“宠物友好”写入文件,还应明确宠物友好场所的安全卫生标准和管理服务规范,指导场所做好相应工作。

唯有真正将宠物管理好,才是真正的“宠物友好”,社会对宠物接纳度才会更高,进一步推动社会宠物友好。

【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!联系电话028-86968276】